“目前立盟策略,我们十余家下属企业参保职工达1181人,参保费用累计15.5万元。”8月11日,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干部介绍,阜矿集团去年启动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宣传发动工作,今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未来还考虑加大工会经费补助力度,鼓励更多职工参与。
313家单位1.5万名职工、32.7万元理赔、25.33万元补贴、1449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保障网……一串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是155名已获互助金职工滚烫的生活热望,更是阜新市总工会以“小切口”撬动职工健康幸福的生动注脚。
一场惠及万家的保障行动
2024年3月6日,市总工会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全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推进会议在此召开,标志着一项旨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保障行动正式在阜新落地生根。
阜新市总工会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纳入暖心工程重点项目,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绘制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扩大覆盖面、提升知晓率、强化执行力”三大目标。
为何如此重视?
“职工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阜新市总工会相关工作负责人道出核心——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再为职工添一份“互助保障”,让劳动者在疾病或意外面前多一层底气。
为确保活动规范高效推进,市总工会授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沈阳办事处代行省级统筹管理职权,结合职工需求推出8项互助保障活动:在职职工综合保障(涵盖住院、重疾、意外)、住院津贴、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障、35种重症+25种轻症的重大疾病保障、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活动(A款)(2025版)、意外伤害保障,在职职工短期意外伤害互助保障活动(2024版)以及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专项意外伤害保障。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的年缴费,对应几百元到数万元的互助金,这份“低投入、高覆盖”的保障方案,精准契合了职工的实际需求。
“这不是简单的‘额外福利’,而是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具体实践。”躬身入局的背后,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效能的决心——通过统筹协调、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从会议室走到车间班组,从文件条款变成职工手中的“定心丸”。
从政策宣讲到全员参与的跨越
“王师傅,您看这张表,参保130元的综合保障,住院就能按比例领互助金,大病还有额外补贴……”今年6月中旬,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家企业的车间里,工会干部拿着宣传手册,给正在休息的职工们算起了“保障账”。这样“接地气”的场景立盟策略,是市总工会深耕基层的生动写照。
为让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阜新市总工会构建起“三级联动”宣传网:县区工会主席带队上门,机关干部分片包保,基层工会全力配合。
从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室到厂矿车间的休息区,从专题培训班到线上直播间,工会干部化身“政策讲解员”,用职工听得懂的语言解读保障范围、缴费标准、理赔流程。“以前总觉得保险离自己远,听了讲解才知道,这是咱工会给职工的‘实在好处’。”一位刚参保的女职工说。
多渠道宣传让互助保障的知晓率快速提升。电视滚动播报政策解读,广播播放参保指南,微信公众号推出“一图读懂”系列推文,甚至社区公告栏里都贴满了宣传海报。“每天打开工会公众号,都能看到理赔案例,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参保后获益的职工坦言,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精准培训是扩大覆盖面的关键。阜新市总工会组织专业团队,为各县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无死角、全覆盖”培训。6月6日,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工会干部培训班上,不仅有互助保障政策详解,还有“辽工服务”小程序操作指导,甚至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解读相关法律知识,让基层工会干部成为“政策通”。6月8日,市总工会工作组赴阜矿集团专项调研,通过发放手册、分享理赔案例,当场就有多家下属单位表达了参保意向。
截至目前,阜新市已有316家单位、1.5万名职工加入互助保障。从“要我参保”到“我要参保”的转变,背后是基层工会干部用脚步丈量出的信任——他们用一次次上门、一遍遍讲解,让职工明白:这份保障,是工会与大家共同编织的“安全网”。
互助金背后的民生温度
“12738元!”当孟师傅看着手机里的到账短信,眼眶有些湿润。这位职工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19天,参保时缴纳的130元综合互助保障费,为他换来这笔“及时雨”。“住院花了不少钱,医保报销后还有缺口,这笔互助金刚好补上,全家的经济压力一下子轻了。”
孟师傅的经历并非个例。在阜新,越来越多的职工感受到了互助保障的温暖。职工王某(化名)的故事更具代表性。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她住院12天,不仅领到10000元重大疾病互助金,还获得14500元住院医疗互助金。“拿到钱那天,我给工会打了半个小时电话道谢。”她说,这份保障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让她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数据见证温度:截至目前,阜新市已有65家单位申请理赔,155名职工获得互助金,金额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1名脑梗患者住院9天获赔2407元,1名子宫多发肌瘤患者住院6天获赔480元……赔付不分病种大小、不设门槛高低,只要参保,即可共享“二次医保”温暖。
“参保种类越多,保障越全面。”职工可根据需求选择保障项目,互助金与医保互补,形成“双重保障”。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如释重负,是工会组织用互助精神凝聚起的暖流。正如一位老职工所说:“几十块钱不算多,但大家凑在一起,就能帮身边人渡过难关,这就是‘工人阶级一家人’的力量。”
政策升级让保障网越织越密
“太暖心了,我收到了工会送的医保!”今年6月,阜新1449名快递小哥们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专项意外伤害保障,每人每年只需25元,工会补贴这部分费用。这项政策,是阜新市总工会机制创新的缩影。
为激发参保热情,阜新市推出“以奖代补”“经费返还”等政策:对参加互助保障的职工,每人给予20元至30元一次性补贴,对积极组织参保的单位给予经费奖励。
活动启动以来,阜新市总工会已投入25万余元用于补贴。“我们这份工作风吹日晒,有了这份保障,跑单都更安心。”一位外卖骑手说,他参保2份专项保障,意外伤残或身故最高可获每份4万元互助金,今年辽宁省政策升级后,这一金额将提高至5万元。
政策的“迭代升级”让保障网更贴合需求。今年年初召开的专题推进会上,明确要“扩大重疾覆盖范围、提高意外赔付标准”,同步印发专项通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保障方案。而根据辽宁省最新部署,职工互助保障将新增“短期意外伤害保障”,“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保障”增加猝死身故互助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意外伤残和身故互助金大幅提升。
“保障政策不能一成不变,要跟着职工需求走。”从覆盖35种重症到新增25种轻症,从普通职工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固定保障到动态调整,每一次升级都是对“以职工为中心”理念的践行。
“以前是职工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职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总工会一位基层干部感慨。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敲门”,工会干部把办公桌搬进企业车间,把宣讲台搭在职工食堂,用“辽工服务”小程序实现“指尖参保”,用“理赔案例分享”代替“空洞说教”。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刘旭 通讯员李阳 张威)立盟策略
查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